跳到主要内容

第一章 基础知识

一、程序结构介绍

二、注释

三、对象与变量

1.数据和值

2.对象和变量

内存,称为RAM(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缩写),供程序使用。RAM被视为一系列编号的邮箱,每个邮箱在程序运行时保存一段数据。

一些较旧的编程语言(如BASIC),可直接访问这些邮箱(语句类似于「获取邮箱编号7532中的值」)。

在C++中,不鼓励直接访问内存。鼓励对象间接访问内存。对象是存储值的存储区域(通常是内存),具有其他相关属性(将在后续课程中介绍)。编译器和操作系统如何为对象分配内存超出本课程范围。这里的关键点,与其说获取存储在邮箱7532中的值,不如说获取该对象存储的值。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专注于使用对象来存储和检索值,而不必担心它们在内存中的实际位置。

对象即可有名称也可无名称(匿名)。命名对象称为变量,对象名称为标识符。程序中,创建和使用的大多数对象是变量。


四、变量初始化

变量定义方式:

int a;         // 默认初始化
int b = 5; // 拷贝初始化
// 列表初始化 (C++11引进)
// 直接列表初始化
int d { 7 };

常量定义方式:

const 类型 名称

const int e = 9; // 常量必须初始化
#define PI 3.14 // 宏常量

不管是常量还是变量,本质上都是在内存中申请了一块区域,用来存储我们的数据,只不是常量申请的内存区域不允许被修改,而变量申请的内存区域是可以被修改的。

以上说的可以修改和不可以修改,只是站在编译器的角度,实际上不管是变量还是常量,甚至是已经编译好的代码,都是可以修改的!